开放、合作、共赢。
贵州坚持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一个个鲜活的开放故事激荡着澎湃活力。
连日来,贵阳正威精密导体产业城一期项目开足马力,今年预计产值达50亿元。该项目是贵州省与广东省在新型工业化方面的合作项目,计划总投资119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于去年12月投产。
(相关资料图)
7月5日,贵南高铁贵州段进入按图行车试验。
7月5日,贵南高铁贵州段进入按图行车试验,荔波大小七孔、南宁青秀山……高铁沿线已摩拳擦掌谋划起旅游新项目,共奏黔桂美丽新乐章。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标识,扩大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一以贯之的重要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是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的战略定位之一,高水平开放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贵州,砥砺奋进。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2016年,贵州获批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2022年初,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为贵州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强大动能。
从试验区迈向新高地,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
贵阳综合保税区
全面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是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贵州牢牢把握国家重大政策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形成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高的开放大格局。
新高地“四梁八柱”基本搭建。成立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实施方案》,提出“四区一枢纽”开放定位,明确60项重点任务清单和32项向上争取事项清单,引领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
贵州省党政代表团一行在紫光恒越(杭州)技术有限公司学习考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朋城 摄
突出招大引强,为经济发展注入活水源头。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已先后赴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等地学习考察,开放之风劲吹。2023年是贵州“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贵州各地各级部门积极面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华中等重点区域开展“双千百场”(千支队伍、千次对接、百场活动)大招商行动,为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仅5月以来,全省共开展“走出去”对接952次、走访考察企业2766家、“请进来”考察1800次、举办专场活动129场,新增2亿元以上签约项目44个,新增2亿元以上在谈项目309个。
更加厚实的开放家底
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贵州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多向衔接开放通道、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拓展新业态新模式——
开放通道建设迈上新台阶,东西南北齐发力。贵州中欧班列纳入图定班列,线路覆盖莫斯科所有站点和欧洲腹地马拉、汉堡、布达佩斯;中老铁路货运班列成功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贵阳国际陆港——广州港黔粤班列实现双向开行。
贵阳国际陆港
开放平台建设跨出新步伐,成绩单连连刷新。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快件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货运中心、海关监管中心,新动作频频。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重大开放活动熠熠生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
对外贸易接续发力,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今年,由贵州对外国际中心和中国(贵阳)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联合举办的品牌出海分享会在贵阳举行,“我们以贵州产品为基础,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助力贵州更多企业走向世界。”贵州对外国际中心负责人汪雷说。该中心于2022年成立,主要服务内容分为海外和国内两大板块,其中海外板块主要依托中心在海外设立的29家驻外经贸代表处,辐射周边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软实力持续增强,营商环境频获企业点赞。“我们企业近2万名员工都把贵州当成家乡,贵州是个好地方。”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这样评价。
硬实力不断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四通八达。贵广高铁、沪昆高铁、渝贵铁路、成贵高铁、贵阳环线铁路、安六高铁、贵南高铁纵横交错,将曾经遥不可及的“陆海联通”变为现实。
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肩负着为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贵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发挥区位优势,谋划开放战略,加快平台建设,扩大交流合作,积极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新格局,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走进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颜色研究中心,五颜六色的罐子吸引眼球。“这些瓶子是标准染液基准瓶。”该公司技术部高级经理孙华叶介绍,超盈纺织是当前全球最大的女性内衣物料制造商,为众多国际一线内衣品牌、运动品牌提供科技面料服务。面对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所有的“颜色问题”都将在这个研发中心解决。
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产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朋城 潘德玉 摄
随着市场不断扩大,2019年起,企业开始在贵州毕节布局成衣生产线。目前年产值达到4亿元,带动就业2000多人。书写了“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的生动故事。
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推动粤黔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建立协同投入、协作运营、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支持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强与其他沿江省份在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合作,推进落实与有关省市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与长江上游四省市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市场一体化体系建设等,共建生物医药、生态旅游合作区。
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公司全自动光伏组件生产流水线。赵庆能 摄
加强与湖南、湖北、江西等长江中游省份在能源、旅游、装备制造、新材料、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共建新型锰深加工等产业基地。
健全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上海、江苏、浙江等在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机制。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合作。
深入落实渝黔两省市合作框架协议,支持遵义建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行示范区,推动成渝高铁经济带建设,协同打造川渝黔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加快桐梓重庆工业园建设,打造承接川渝产业转移示范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倩 彭杨 张秀云
编辑 曾田
二审 刘义 张婷
三审 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