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 潜江小龙虾一路领“鲜”!今天,《湖北日报》聚焦潜江
今天(7月31日)
《湖北日报》整版报道《潜江观察》
(相关资料图)
究竟说了些啥?
一起来看看吧!
▼
01
破解冷链物流成本高投入大的困局——
潜江小龙虾 一路领“鲜”
每天上午是虾谷交易中心最热闹的时候。
吃小龙虾,追求的是鲜活。然而,小龙虾上市高峰,正值炎炎夏日,长途运输离不开冷链,投入大,成本高。
如何在有效控制成本之下,让鲜活小龙虾“爬”得更远?
当下,潜江已展开降本增效的冷链物流尝试。如今,潜江小龙虾只需6到16个小时,便可被运送到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包括乌鲁木齐和三亚,鲜活度保持在95%以上。
小龙虾曾走不出方圆200里
每天清晨6时左右,位于潜江后湖管理区的“虾谷”,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叫卖声、谈话声、喇叭声此起彼伏,大货车穿梭往来,满载一筐筐鲜活小龙虾,从这里驶向全国各地。
一只小龙虾早上捕捞出水,晚上就能出现在武汉市民的餐桌上。
小龙虾的“轻松”旅程背后,有着艰难的跋涉。
虾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和物流中心,来自江汉平原周边和外省的小龙虾在这里汇集。
而在6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废旧的菜市场。
虾谷负责人康峻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当时动议建小龙虾交易市场,是看到了商机。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迅猛,但物流瓶颈一直制约着产业前行。
“当时没有一家专门的小龙虾物流企业。”康峻说,鲜活小龙虾要想走出潜江,主要依托客运车捎带,如果小龙虾数量较少时,运费甚至比虾还贵。加之缺乏专业的冷链包装,小龙虾损耗率过高,因此,难以走出江汉平原方圆200里的范围。“如果采取空运,更是‘豆腐盘出了肉价’。”
瞄准空白领域,康峻决定大干一场——
在废旧菜市场的旧址上,改扩建上万平方米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包含线上交易平台虾谷360、线下交易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冷链仓储中心、水产加工中心等,立志打造小龙虾交易集散地。
小龙虾住进双层“空调房”
做生鲜农产品物流,降低损耗率是关键。
在虾谷,有一个特殊群体,她们被称作虾嫂。产销旺季,数以千计的虾嫂进行分拣工作。她们有一双慧眼,专挑有活力的小龙虾,筛掉软弱无力的病虾或死虾。
“为了保证鲜活度,小龙虾出水即分拣装运。”虾谷项目经理苏静介绍。
装运,是个技巧活。
起初,工作人员根据经验,规定25公斤小龙虾装一箱。可渐渐地,问题出现了。短途运输尚好,一旦遇到上千公里的长途,小龙虾应激反应强烈、压死压伤率高。
虾谷的工作人员又开始琢磨:能否把泡沫箱隔开,一分为二成两个扁平型泡沫箱,再统一打捆。果然,25公斤小龙虾被均匀分开放置后,大大减少了撞击、挤压。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在每个泡沫箱中间放置一根冰柱,根据外界温度调整冰柱大小,以便让小龙虾长时间处在低温环境中。
白色的泡沫箱四周打有大量的小孔,方便小龙虾呼吸。“孔的大小也有讲究,小了容易憋气,大了无法保温。”工作人员说。
小龙虾住着两层“空调楼房”,可较长时间保持鲜活状态。“无论多远,损耗控制在5%以内。”工作人员介绍。
为了进一步降低损耗,去年,潜江与省农科院联合攻关小龙虾低应激活运技术、冷冻小龙虾品质管控技术及小龙虾冷链物流智能化技术装备,目前进展顺利。
巧妙设计500个城市路线图
包装上降低损耗,运输上节省时间,两者缺一不可。
从销售区域来看,小龙虾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大中城市,浙江、四川、广东、江苏、福建等地居多。近年来,消费区域向西南、西北、华南、东北地区等方向拓展。
500多个城市,1200多个落地配服务网点,设计线路十分重要。
交易中心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测算,从潜江驱车前往,对比每一条线路的时间、覆盖面等。例如,去往北京,是选择京广主干道,途经大城市?还是绕道周边,覆盖中小城市?
“消费地时常在变化,通过大数据比对,不断优化调整线路。”苏静说。
在潜江市小龙虾交易市场,记者看到有ABCDE五个区。苏静介绍,去往不同线路的货车,停留在不同的区。
采访时,一辆发往北京的车正在装运。记者看到,每一箱包装好的小龙虾将会有对应的身份卡,卡上明确发往的城市、收货地址、收件人等。
工作人员会根据身份卡,准确地将小龙虾装在去往不同方向的货车上。工作人员介绍,货车途经郑州、保定、邯郸等城市,小龙虾的摆放需根据先后到达的顺序排列,便于卸货。
交易中心在每一辆车上装有定位系统,全程数据跟踪,在途中一旦出现意外,虾谷将及时作出反应。
近年来,交易中心制定了《小龙虾冷链物流服务标准》《红螯螯虾繁育、包装、配送服务规范》《小龙虾电商交易、配送规程》等标准,让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在鄱阳湖边复制潜江虾谷模式
巧妙的设计、精细的管理,使得小龙虾物流运转一路向好。
最直接的变化是,小龙虾成交价格高于周边市场,虾源自发向虾谷聚集。康峻介绍,除了江汉平原,安徽、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的养殖户和商户,也将小龙虾送到潜江。
现有场地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易量。眼下,潜网集团正在加紧建设10万吨冷链仓储、电商大楼和虾谷小镇,扩建一个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小龙虾交易分拣市场、10000平方米的两栋物流配送区,以此聚集更多全国的优质货源。
一个“虾谷”力量有限,潜江虾谷模式还被“复制”到江西。
江西省永修县是全国重点渔业县,可用于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47万亩。2021年,永修县慕名而来,希望与潜网集团合作,发展当地小龙虾产业。
经过考察,潜网集团决定在永修县投资,建设江西版“虾谷”。
潜江送去的不仅是小龙虾种植模式,更有物流配送、冷链仓储、加工餐饮等产业形态。
“江西虾谷”下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永修县城开设了龙虾餐饮体验店,从湖北请来小龙虾烹饪大师,匠心调味的小龙虾佳肴,吸引永修周边县市乃至南昌的食客纷至沓来。
02
潜江探索虾稻田尾水治理——
净化池让“废水”流进来 “净水”流出去
池中的碳纤维是水质净化小能手。
7月2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万亩虾稻共作基地,一个特别的鱼池引人注目。
鱼池正正方方,水中间和四周竖立着许多黑色的棒子。“这叫碳纤维,是水质净化小能手。”项目负责人何小亮介绍。
眼前的这个净化池,只是熊口镇尾水治理工程的一部分。
尾水,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它含有大量的鱼虾粪便、残食和化学药剂等物质,如果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边河流中,会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熊口镇是潜江规模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基地,一方面,多年的虾稻养殖难免产生废水;另一方面,好水才能养好虾。废水的有效处理,政府关注,群众关心。
去年,潜江市与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合作,探索养殖尾水“智慧治理”新模式。
项目选址赵脑村,采用“四池三坝”的工艺流程和智能化监测系统,对虾稻田里的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化处理,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主要服务以赵脑村为主的周边7平方公里范围。
7月初,项目完成现场竣工验收,日最大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出水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二级标准。
记者看到,尾水通过生态沟渠,首先流入沉淀池静置,沉淀过滤掉水体中的大块悬浮物,再进入曝气池曝气,通过增氧曝气的方式可以使水体有机物实现充分氧化。经过氧化的养殖尾水,通过过滤坝,流入生态净化池。在生态净化池中,种植了大量水生植物,放养了一些滤食性鱼类和螺蚌类底栖生物,用于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等。
整个过程,都有“最强大脑”监控。池边的智能化监测系统,连接水体中的传感器,能够及时地监测水质变化,实现对养殖尾水的智能化监测调控。
何小亮介绍,项目让养殖尾水水质得到净化,大幅度削减了排入水体的污染负荷,提升了水环境质量,实现目标区域的“水清、产稳、景美、人和”。
03
“小龙虾主题”高速服务区亮相潜江
7月26日,充满创意和文化元素的潜江高速服务区,成为沪渝高速上的网红打卡地。
长长的美食街,小桥流水,楼台古琴,游客们漫不经心地喝茶、看戏、品小龙虾,好不惬意。
这是景区?不,这是潜江高速服务区——我省首个景区式、休闲式的交旅融合主题服务区。
7月18日,潜江市交旅融合示范基地——潜江“小龙虾主题”高速服务区正式挂牌,并对外迎客。
潜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沪渝高速穿城而过,是武汉通往宜昌、荆州等地的必经之路。因享有“潜江小龙虾”的盛名,游客们常常在潜江服务区停下来歇歇脚。
对于普通的服务区,大多数人都知道它只是吃饭、修车和加油的地方,潜江高速服务区却打破传统,建造了一个网红打卡点。今年初,沪渝高速潜江服务区启动升级改造,向旅客展示潜江独特的小龙虾美食文化,为湖北建设特色主题服务区提供“样本”。
改造后的潜江服务区占地约7000平方米,基于“交通+旅游+文化”设计理念,将综合服务区、文化演绎区、花海游乐区和主题酒店区串联起来,打造现实版的“汉出为潜”。
进入服务区大门,仰望是30米高的星空穹顶,门两侧各设一个镜面水池,建筑外墙倒影其上,一条人工河贯穿东西,设置亭阁、拱桥、荷花等。中央是一个戏曲舞台,据介绍,每逢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该服务区将引入江汉艺术学院演艺团体,编排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丰富旅客的旅途生活。
人工河两侧是各式各样的小食店,其中,最多的当数小龙虾餐饮店,油焖、蒜蓉、清蒸……应有尽有。游客们可现场品尝,也可打包带走。
较传统服务区,潜江服务区的功能更加完备。户外,横跨光伏、储能、充电三大领域的充电站,让新能源汽车畅行高速充电无忧;以“温馨驿站、卡友港湾”为主题打造“司机之家”,提供淋浴洗衣休息等16项免费服务和快剪理发、自助平价售卖2项增值服务;户内,打造了按摩椅休息区、充电台、品茶区等,还可以体验古筝、糖泥等。
“没想到在服务区吃吃喝喝,拍照玩玩,不知不觉停留了1个多小时。”带着一家人自驾到宜昌游玩的程先生感到十分新颖。
04
园区“定制”公交车 开到厂门前
纹莱服饰厂区门口的公交车站。
7月22日早上8时,利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职工王小光乘坐公交车到达杨市公交站,再坐上园区为职工“量身定制”的D008路车,直达厂区门口。
而在1个月前,王小光每天上班可谓费尽周折——工业园没有交通车,厂区离得太远,下了公交,还得走路20多分钟,才能到达。
杨市工业园是潜江市重点打造的新型工业园,规划面积1.6万亩。偌大的工业园区里坐落着规上企业50多家,职工近1万人。
员工大多住在市内,每天上下班,沿线无公交车,最远的企业得步行半个小时。“出去办个事,打车都打不到,十分不便。”不少职工抱怨。
今年4月,利胜智能、以纯集团、纹莱服饰等几家大型企业把这个问题反映到杨市街道,希望帮助解决。
服务员工,就是保障企业运转。杨市街道立即与潜江市交通部门联系协调,并实地勘察,寻找解决方案。
6月,方案出炉。在园区增设一条内循环公交线路,途经园区里的多数企业,起点和终点均为市区主干道章华南路,线路无缝“串”起外循环交通与园区循环。
6月20日,为园区“量身定制”的D008路公交正式开通运营,运营时间也充分考虑到企业实际,从6点30分至17点50分。
“20多分钟一趟,让企业职工基本实现在厂区门口坐车。”杨市街道负责人表示。
去年以来,潜江加大纺织服装产业的布局,杨市工业园新引进企业10余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园区,交通部门将计划再增加一条内循环线路。
05
潜江一企业用知识产权“换”贷款
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核心业务是处置“光芯屏”龙头企业产生的危险废液,长飞光纤、中芯国际、天马微电子等国内知名企业都是它的合作商。
企业不大,业务量却不小。今年4月,永绍科技遇到一件麻烦事——资金周转不过来。
此时,潜江市市场监管局正在探索如何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当了解到永绍科技的困难后,该局主动牵线搭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只要是有效发明专利、驰名商标、湖北省优势商标,都可以用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潜江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上门进行政策宣传。
永绍科技在废弃物资处理、再利用等领域深耕20多年,拥有发明专利12件、商标2件。
在潜江市市场监管局牵线搭桥下,农业银行潜江支行根据企业特点,对其进行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分析。
5月24日,永绍科技从农业银行潜江支行成功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000万元。
知识产权能够换来真金白银,这也让潜江的高新技术企业看到了希望。
随后,潜江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人民银行潜江支行、市金融办发布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企业名单,永安药业、华山科技等22家企业入围。
潜江市市场监管局介绍,入围企业将按照择优原则向银行进行推送,既让银行寻找到“靠谱”企业,又让更多拥有知识产权优势的科技型企业进入银行视野。
今年以来,潜江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发放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补贴11.35万元。
编辑|徐杨
编审|杨红
值班总编|梁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