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余美英
要点餐?先扫码;停车场缴费?请先扫码;要开发票?对不起,还得请先扫码……强制扫码关注才能点餐或者缴费、开发票之事屡见不鲜。近日《北京青年报》刊发的《想开发票先关注公号?“强制扫码关注”为何屡禁不止》《先扫码再关注还得被迫看广告,停车自助缴费套路多》等有关“强制扫码”系列报道受到广泛关注。4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扫码关注”不能成为霸王条款》,提出治理扫码服务乱象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应用和电子支付的推广普及,自助扫码点餐、自助扫码缴费成为很多餐厅、停车场的新选择。新消费方式的出现,既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便捷的追逐,也节省了商家的人力成本支出,让买卖双方均受益匪浅。科技的进步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和红利,应该点赞和推广,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这些科技便利背后,随着附加条件的加入,开始慢慢变了味——扫二维码的同时,消费者往往会被要求关注公众号、注册会员甚至绑定手机,一系列繁琐流程走下来,不仅更加费时费力,还要和随时弹出的广告和所谓的“优惠活动”斗智斗勇,让本来为方便而设的“扫码服务”,硬生生变成了商家收集会员、强推广告和诱导消费的“陷阱”。
这些变味儿操作带给消费者的不仅是体验糟糕、操作麻烦,更有隐私泄露以及“被薅羊毛”等隐藏风险。比如要绑定个人信息,要允许获取地址位置,绑定后不断被推送各种广告,包括很多虚假和色情广告。拨开现象看本质,商家如此煞费苦心“求关注”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真正的受益者是这些商家。在他们眼里,公众号粉丝就是财富“敲门砖”,粉丝量越大,在广告流量市场的筹码会越高,不管是发送广告还是推送商品链接,都能从中赚得盆满钵满。而被大众日常忽略的个人信息,在他们眼中也蕴含着巨大的财富,透过这些大数据,他们不仅能充分了解顾客的消费习惯,进行精准营销,而且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不良商家还会与第三方平台交换利益,二次出卖个人信息数据等获利。
对于上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行为,监管部门早有约束,2021年2月2日起施行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各信息服务平台应当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但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有“无畏者”铤而走险。此次,随着媒体的介入曝光,这些“便捷背后的陷阱”再一次进入监管视线。各级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尤其是北京市消协积极与媒体联动,第一时间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和法律界人士进行专题研讨,对扫码服务背后的隐患以及法律风险进行研判,为后续提供消费提示、对行业敲响警钟提供专业支持。
社会高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必将回馈人们更便捷的生活。从在线购物到移动支付,从网上银行到数字化货币,都正在并将继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颠覆性的改变。我们享受着科技迭代带来的红利,也乐于看见科技进步在阳光下运转,但必须引起警惕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这些先进科技为广大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便利,而不是成为新的门槛甚至作恶的工具?这需要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以及所有身处其中的人们来思考和解答。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