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23年4月11日,北大国发院、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暨《货币的界碑》新书分享会”,特邀新书作者、北大国发院金融学长聘副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做主题分享。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郭凯应邀做点评。本文根据郭凯的点评内容整理。
徐远老师的新书《货币的界碑》,本人有幸先睹为快,在此分享我的三点阅读心得。
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我很喜欢这本书,首先是因为书名。
(资料图片)
《货币的界碑》在我内心引起了共鸣,这个名字很好,抓住了一种历史感。我家孩子有收藏货币的爱好,包括金币、银币、铜板和纸币等。这些货币代表着消失的国家、历史和政治,但它们曾经是活生生的人和事。
读完徐远的这本书,我意识到历史上货币经历了多次演变,承载了许多历史事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物理形式的货币正在逐渐转变为数字形式的货币。所以本书的书名就非常引人注目。
其次,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没有意识到它是一本主要关于加密货币或加密资产历史的书。读完之后,我发现徐远老师在这本书上下了巨大的功夫。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的读者,感受很深,因为以前我也经常和所谓的币圈人聊天,但从来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他们的知识结构、看世界的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与我不同。然而,徐远用非常科学、正统的经济学和金融学框架帮助我们梳理了数字资产和加密货币的发展历程,这让我对原本难以理解的事情有了认知的工具。
此外,书籍或论文若能让读者感受到文笔流畅、结构清晰,将会给读者带来愉悦的体验。如果作者还能够使用一套出色的逻辑和理论框架,将内容整理得清晰明快,逻辑自洽,更会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发。徐远老师不仅用了三年时间学习和思考,而且逻辑清晰,文笔流畅。
最后,对书籍的好坏还有一个评价标准是,你是否愿意与孩子一起分享这本书。我周六读完,周日就和孩子聊起了这本书。我告诉他们,2010年5月,一个程序员用1万个比特币买了两个比萨,而这1万个比特币如今价值20亿人民币,相当于用10亿人民币买一个比萨。这个故事就来自于本书,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可以让你与孩子聊天,这会增加读者的兴趣。
我同意书中的结论,即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它们开创了一种新的货币时代。这些数字货币的技术将被政府和央行充分利用,以推动主流货币的发展和技术应用。
数字货币将如何影响货币政策
阅读本书时,我发现它与另一本书有相似之处,尽管它们的起点截然不同,但结论却殊途同归。五六年前,哈佛大学的肯•罗格夫(Ken Rogoff)写了一本《现金的诅咒》。这本书缘起于作者在欧元创立之前写的一篇论文。当时,欧盟计划发行500欧元面值的纸币,后来也实现了,并且还有200欧元的纸币。罗格夫教授在他的这篇论文中指出,大额纸币通常被犯罪分子使用,欧元区一旦发行500欧元的纸币,100美元的纸币不再会是犯罪分子的首选货币,因为所有的贩毒和走私分子都会使用大额欧元,这将导致美国损失2000亿至3000亿的铸币税。
不过,作者的核心观点并非是推崇大额纸币,而是说大额纸币可能导致偷税、漏税和犯罪等问题,从而对发行国家造成净损失。尽管发行国家可以通过铸币税来弥补一部分损失,但整体仍然是净损失。因此,作者认为应该放弃大额纸币。然而,美国时任财政部长看到相关报道后,反应恰恰相反。他关注的重点是,美国不能让欧洲人赚取2000亿至3000亿美元的铸币税,因此研究了发行大额美元的可能性,虽然最终并未实施。
随后,罗格夫教授以这篇论文为基础完成了《现金的诅咒》这本书,核心观点仍然是认为应该放弃大额纸币。作者在书中还给出了一个重要的理由,即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所有发达国家的央行都面临一个直接问题,即降息到零利率已经不能再降,毕竟纸币本身就是一种零回报率的资产,大额纸币的存在导致利率政策难以突破零利率的下限。尽管利率可能会变为负数,但因为大额纸币的存在,央行也无法采取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最终只能选择次优的货币政策。作者认为,如果去掉大额纸币,央行货币政策的空间将一下子被放大,零利率下限问题就不再那么严重。
《现金的诅咒》这本书的逻辑推论是,如果废除所有纸币,全面使用数字货币,那么所有与纸币相关的问题,如犯罪、逃税、洗钱、零利率下限等,都将不复存在。阅读此书后,读者的第一反应是应该推广数字货币。
如今再读完徐远的书,进一步印证了一点,即我们正在迈入货币史上的新时代。
数字货币如何影响货币体系
数字货币是一个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问题。
从央行的角度来看,数字货币将对货币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关于央行平时最基本的流动性管理问题,以前只涉及央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不会涉及到普通老百姓。但是,一旦央行发行零售的数字货币,央行的负债表将瞬间向普通老百姓打开,每个老百姓的微观行为都将直接影响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而且速度非常快。
首先,数字货币扩大了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央行可以应对数字货币带来的挑战,但这需要对日常流动性管理框架进行深刻变革。数字货币可以实现负利率,甚至可以给每个人的数字钱包里的每一笔钱定一个利率。这就放大了货币政策操作的想象空间,从只有宏观利率,到可以有无数个利率,所以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值得思考和研究。例如,现在要刺激消费,有人建议可以给每个人开一个数字人民币账户,里面放入一定金额的数字人民币,但要在三个月内花掉,否则将被回收,这意味着这笔钱的利率在三个月内是0%,超过三个月就是-100%。虽然这不一定是最科学的做法,但数字货币的出现为货币政策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其次,数字货币改变了金融稳定的含义。硅谷银行挤兑事件是数字支付时代下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从未见过一个银行在短短一两天内被如此迅速和大规模地挤兑。在纸币时代,挤兑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曾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家银行面临挤兑的风险但最终却没有被挤兑出问题。原因很简单,银行行长让柜员打开门,让取款人排队,微笑着服务每个人,每个客户想取多少就取多少,但每笔钱都要被清点两遍,这样一整天事实上也取不了多少钱,最后大家也就不恐慌了。这与大家通过APP一秒钟转移全部资金完全不是一个速度。因此,数字货币的出现和技术上的发展,改变了金融稳定的含义。
最后,数字货币可能会导致整个银行体系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例如上面提到的挤兑风险。为了避免这样的风险,其中一个应对方法是为所有存款提供百分之百的保险。然而,这种方式存在很多道德风险问题,尤其是在银行治理不健全的情况下。因此,我们可能会从部分准备金制银行转向百分之百准备金制银行,也就是狭义银行,最终将钱和信用分开。未来,也许所有用于支付的钱将是央行背书的数字货币,而所有用于投资和储蓄的钱都是投资,市值跟随底层资产波动,这样就不会再出现挤兑问题,这将彻底改变现有银行体系的商业模式。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15年、20年后的银行体系如果和今天大不一样,我不会感到惊奇。
正如徐远在书中所言,随着我们跨越货币的新界碑,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整理:何又夕 |编辑:王贤青 白尧
相关阅读:
徐远: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